2023年亚洲田径锦标赛于7月15日在泰国曼谷落下帷幕,中国田径队以12金8银5铜的辉煌战绩高居奖牌榜首位,刷新了自1973年参赛以来的单届金牌数纪录,这一成绩不仅彰显了中国田径在亚洲的领先地位,也为即将到来的布达佩斯世锦赛注入强心剂。
男子100米决赛中,25岁的苏炳添以9秒91(+0.8m/s)的成绩力压日本选手萨尼·布朗ng大舞台,成为首位在亚锦赛卫冕百米冠军的中国运动员,这一成绩距离他保持的亚洲纪录仅差0.03秒,赛后他表示:“状态已恢复至东京奥运会水平,下一步目标是世锦赛领奖台。
”铅球名将巩立姣以19米72的成绩轻松摘金,实现亚锦赛“四连冠”,她在赛后采访中透露:“技术调整已见成效,希望世锦赛突破20米大关。”男子跳远赛场,王嘉男以8米32的成绩夺冠,成为本届赛事唯一突破8米30的选手。
女子标枪则上演“双保险”戏码,刘诗颖与吕会会分别以66米12和65米88包揽冠亚军,这一成绩让中国队在世锦赛前占据世界排名前两位。
备受关注的男子马拉松项目,云南小将董国建以2小时11分23秒的成绩夺冠,这是中国选手近12年来首次在该项目登顶,女子20公里竞走比赛中,杨家玉以1小时28分21秒刷新赛会纪录,展现了里约奥运冠军的底蕴。
值得一提的是,男子110米栏新秀朱胜龙以13秒25的个人最好成绩夺冠,填补了谢文骏退役后的空白,教练孙海平评价:“他的栏间节奏已接近世界一流水平。”
19岁的跳高新星陈龙在决赛中越过2米30横杆,成为继张国伟后第二位达到世锦赛标准的中国选手,女子链球小将李江燕则以73米66的成绩夺冠,其技术动作被国际田联官网称为“教科书级的三维旋转”。
男子十项全能选手孙启豪以8012分夺冠,成为中国首位突破8000分大关的“00后”运动员,这一成绩可排进2022年世锦赛前六名。
中国田径队领队周力透露,本次赛事启用了全新的“数字化备战系统”,通过实时生物力学分析帮助选手调整技术细节,例如苏炳添的起跑反应时从0.155秒提升至0.138秒,正是基于该系统提供的2000次训练数据优化。
医疗保障方面,随队运动医学专家团队采用低温冷疗舱、高压氧舱等设备,使运动员的赛后肌酸激酶值平均下降37%,伤病复发率控制在5%以下。
日本队以7金12银9铜位列奖牌榜次席,其男子4×400米接力队以3分01秒13打破尘封15年的亚洲纪录,印度队在女子400米和铁饼项目中表现抢眼,巴林则继续垄断男女400米栏项目。
国际田联理事达利帕兹评价:“中国队的金牌分布在9个不同项目,这种均衡发展模式值得亚洲各国学习。”随着巴黎奥运会积分赛开启,中国田径队已锁定16个项目的参赛资格,预计最终参赛人数将突破60人。
本届亚锦赛的辉煌战绩,标志着中国田径在“大田径”战略下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,从短跑突破到田赛巩固,从中长跑复苏到全能项目崛起,多点开花的局面为2024年巴黎奥运会奠定了坚实基础,正如中国田径协会主席段世杰所言:“我们正走在从体育大国迈向体育强国的关键道路上。”